心源性呼吸窘迫常见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这类症状提示心脏泵血功能受损,需及时排查病因。
-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时肺部淤血直接导致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则因体循环淤血间接影响氧合能力。典型表现为平卧时气促加重(端坐呼吸),可能伴随下肢水肿、乏力。 -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发作时可突发严重呼吸窘迫伴胸痛。慢性缺血性心肌病会逐步降低心脏收缩效率,引发劳力性呼吸困难。 -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使心腔扩大、收缩无力;肥厚型心肌病阻碍心室充盈。两者均会显著降低心脏输出量,轻微活动即诱发气短,晚期可能出现肺水肿。 -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造成左心房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影响全身供血。患者常描述"爬楼梯时喘不过气",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 -
心律失常
房颤、室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减少有效心输出量,严重心动过缓同样导致供氧不足。可能突发呼吸急促伴心悸、头晕,需心电图确诊。
出现不明原因呼吸窘迫且合并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时,应优先考虑心源性病因。早期心脏超声和BNP检测能有效鉴别,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