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呼吸窘迫需立即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冷静并尽快就医。关键处理包括体位调整、氧疗、药物干预(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原发病治疗,日常需低盐饮食并避免过度劳累。
-
紧急体位调整:患者应立即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可减少静脉回流,缓解肺部充血。避免平卧,以防加重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可高枕卧位。
-
氧疗与呼吸支持:低氧血症时需及时吸氧(鼻导管2-4L/min),严重者可能需无创通气。若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或意识模糊,提示急性左心衰,需紧急机械通气。
-
药物干预:
- 利尿剂(如呋塞米)快速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
-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强心药物(如西地兰)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伴心律失常者。
-
病因治疗与监测:明确原发病(如心衰、心肌梗死)并针对性治疗,如血运重建或抗凝。密切监测血氧、血压及肺部啰音变化,输液速度需控制在20-30滴/分钟。
-
长期管理与预防: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每日液体摄入;规律服药(如ACE抑制剂);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定期复查心功能,避免情绪激动和感染诱因。
提示:若突发胸痛、晕厥或呼吸极度困难,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并告知家属病情及应急处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