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温费(高温津贴)的发放规定,综合最新政策及各地实践,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高温津贴的发放条件
-
温度标准
用人单位需安排劳动者在 35℃以上高温天气 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 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至33℃以下 时发放。
-
适用范围
包括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维修工等户外及高温室内作业人员。
二、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
-
地区差异
各省标准不同,例如:
-
天津 :日补标准最高24元(按职工日平均工资×12%计算);
-
陕西 :室外作业人员15元/天,其他人员10元/天;
-
上海 :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计算基数为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
-
北京 :露天作业人员180元/月,33℃以上室内作业人员120元/月。
-
-
计算方式
高温津贴通常按 日工资 计算,计入工资总额。例如:
- 每月高温津贴300元,缺勤1天可扣除约13.79元(300元÷21.75天)。
三、高温津贴的发放方式
-
现金或实物
必须以 现金形式 发放,不得以实物(如饮料)替代。
-
发放时间
一般随工资发放,具体时间由用人单位确定,但需在工资条中明确记录。
四、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的区别
-
工资属性
高温津贴属于 工资组成部分 ,需纳入工资总额;防暑降温费属于 福利费 ,不计入工资总额。
-
发放范围
高温津贴仅限高温作业人员;防暑降温费适用于夏季全体在岗员工。
五、劳动者权益保障
-
争议处理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发放,劳动者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1年。
-
特殊情况
因高温中暑导致工伤的,需先认定为工伤,再享受工伤待遇。
六、其他注意事项
-
假期工资计算 :高温津贴不因假期(如婚假、病假)扣除,但可按实际出勤天数折算。
-
税务处理 :超标准发放需调整会计账目,并依法纳税。
以上规定综合自国家及地方最新政策,用人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