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与南中国海的关系需要从地理概念和法律属性两个维度进行区分:
一、地理概念差异
-
范围不同
南海是广义的地理区域,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东抵菲律宾,西邻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南中国海是南海的简称,特指中国领海范围内的海域,即九段线以内的部分,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占南海总面积的60%左右。
-
命名差异
南海是国际通用的地理名称,源于西方地理学家的命名习惯。南中国海则是中国古代对这片海域的称呼,意为“中国南部的海域”。
二、法律属性差异
-
主权范围不同
南海整体为公海,但中国通过历史性权利主张和实际控制,对九段线内的210万平方公里拥有主权,属于中国内海。九段线外的南中国海为国际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
中国南海的东沙、南沙、西沙、中沙四大群岛及岛礁,均属于中国领土。
-
相邻国家争议
南海周边有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10个邻国,这些国家在南海部分区域存在争议,但争议范围均在中国210平方公里的领海之内。
三、使用习惯与规范
-
国际场合 :通常使用“南中国海”这一术语。
-
国内法律文书 :更强调“中国南海”的主权属性。
-
中文表述 :两种称呼均被广泛接受,但“中国南海”更符合现代国际关系规范。
总结
南海是南中国海的简称,但两者在范围、法律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南海整体为公海,中国对九段线内的210万平方公里拥有主权;南中国海是地理概念,包含中国领海及部分国际公海。在国际交往中,两者可互换使用,但需注意区分主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