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九段线最南端的岛礁是 琼台礁 ,其战略意义和地理特征如下:
一、地理位置
-
所属区域 :位于南沙群岛南康暗沙南部,地处北纬4度59分、东经112度37分,处于南沙群岛九段线的最南端。
-
相对位置 :距离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约117公里,邻近马来西亚,是连接两大岛礁的枢纽。
二、自然特征
-
形成与规模 :由珊瑚碎块和海沙堆积形成,面积约2平方公里,礁坪长约2.8公里,宽0.4-1.1公里。中央有高出海平面2-3米的沙洲,潮汐作用下面积可扩大3倍。
-
深度条件 :大部分区域水深10米以下,最深处约30米,适合填海造岛。
三、战略意义
-
领土主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自然岛屿享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曾母暗沙作为暗沙,不符合“自然岛屿”的定义,导致我国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存在争议。琼台礁作为可见岛礁,补全了九段线最南端的领土覆盖。
-
海防与资源开发
-
作为九段线的支撑点,琼台礁是南海海防的前哨,可增强对南沙群岛的监控与防御能力。
-
该区域油气资源丰富,传统渔场价值显著,具备开发潜力。
-
-
战略支点作用
琼台礁的存在使我国在南海南端拥有实际的战略支点,避免因曾母暗沙的地理限制影响海洋权益。
四、历史与法律依据
-
我国自汉代起便对琼台礁行使管辖权,历史上曾与马来西亚等邻国保持有效管理。
-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后,琼台礁的岛礁属性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对相关海域的主权主张。
琼台礁不仅是我国南海九段线最南端的岛礁,更是维护海洋权益、开发资源的重要战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