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形成时间节点如下:
一、早期历史渊源
-
汉朝时期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南海诸岛,明清时期通过《明清地图》将其明确标注为领土。
-
19世纪至20世纪初
多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如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划分南海边界,但中国始终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二、九段线的正式确立
-
1947年国民政府发布《南海诸岛位置图》
该图以九段线标明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权利,涵盖台湾岛南侧至朝鲜陆地边界,东经108度零2分线成为南海疆域的起点。此地图公布后得到国际认可,成为九段线形成的关键节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调整
1949年后,政府继承并确认了1947年的划分,取消靠近广西的两段,形成现代九段线。
三、国际法依据
-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二战后,中国依据国际文件收回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进一步巩固了九段线的合法性。
总结
九段线的形成是历史演变与法理依据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时间节点为 1947年国民政府发布《南海诸岛位置图》 ,该事件标志着九段线从历史概念转化为国际公认的海洋权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