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模板拆除的顺序和强度要求,需根据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拆模顺序原则
-
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非承重模板(如梁、柱侧模)的拆除只需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而承重模板(如梁、板底模)需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
特殊结构需单独处理
-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需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拆除。
-
悬挑构件(如阳台)的模板拆除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
二、强度要求标准
-
非承重侧模板
-
一般情况: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即可拆除,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后12-16小时(常温下)。
-
具体数值:无统一标准,需结合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温度判断。
-
-
承重模板
-
跨度≤2m:强度≥50%设计强度。
-
跨度>2m:跨度≤8m时强度≥75%,>8m时需达到100%。
-
悬臂梁/板: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
-
-
其他特殊情况
-
节奏板底模: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12天拆除。
-
钢模/铝模:拆模时间通常比木模长,需根据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调整。
-
三、注意事项
-
设计优先级
拆模强度应首先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等国家标准。
-
安全监测
拆模前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若发现实际强度未达标,需暂停拆模并采取补救措施。
-
环境因素
温度、养护条件等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拆模时间。
拆模顺序以“先非承重后承重”为主,强度要求需结合设计规范和结构特性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