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的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其得名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
名称由来
濮阳古称“帝丘”,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之北得名。古代以“山南为阳,水北为阳”的地理划分标准,濮阳因处于河流北岸而得名。
-
历史演变
-
战国时期 :濮阳成为卫国都城,正式定名为“帝丘”。
-
秦汉时期 :秦置东郡,濮阳成为东郡治所,仍称“帝丘”。
-
隋唐时期 :设澶州,后改为“开德府”。
-
宋元明清时期 :先后称为“澶州”“开州”“东郡”等,直至1949年恢复“濮阳县”名称。
-
-
行政变迁
濮阳的行政名称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春秋时期属卫国,战国后属秦、汉、唐、宋等朝代,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为地级市,1983年撤县设市。
濮阳的名称始于战国时期,最初为“帝丘”,后因行政区域调整和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