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撤村合并的政策,综合国家层面及地方实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撤村合并是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人口集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但政策实施需以农民意愿为核心,避免强制拆迁。
二、实施条件与标准
-
优先合并类型
-
空心率超50%或人口分散的小村庄;
-
不在城乡规划保留范围内的村庄;
-
因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
村民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村庄。
-
-
规模要求
- 合并后行政村规模通常需达到一定户数,如江苏省要求1000-1500户(约3000-4500人),而山西、陕西等地标准更低(300人以下或800人以下)。
三、政策原则与保障
-
尊重农民意愿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将农民意愿作为红线,禁止强制拆迁或违背意愿的大拆大建,需通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相关方案。
-
民生保障配套
政府需解决搬迁后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提供安置房、就业培训等支持,确保农民能适应新环境。
-
法律规范程序
乡镇政府需提出撤并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县级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地区差异与挑战
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发展需求制定差异标准,如安徽凤台县合并后新村规模达1万人,而山西、陕西等地更注重保留基本农业生产功能。部分空心村因缺乏人口支撑,可能面临长期无人居住风险。
五、未来趋势
2025年预计全国将有更多行政村完成合并,重点推进“千村计划”,通过精简行政机构、激活农村动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需注意,撤并并非单纯“数字游戏”,需结合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维度考量。
以上政策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发展的系统性规划,既强调效率也注重公平,未来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