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社保仍由原单位缴纳属于社保挂靠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和断缴隐患,应及时处理避免影响个人权益。关键问题包括劳动关系不匹配、缴费责任不清、可能面临处罚等,需通过正规渠道重新参保或转移社保关系。
社保挂靠的法律风险。社保缴纳需以真实劳动关系为前提,离职后继续通过原单位缴费涉嫌虚构劳动关系,可能被认定为骗保。根据《社会保险法》,涉事双方均需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面临罚款甚至刑事处罚。原单位可能随时停缴或要求退还代缴费用,导致社保断缴风险陡增。
断缴对个人权益的影响。社保连续性与购房资格、医保报销、积分落户等直接挂钩。若原单位停缴后未及时补缴,医保账户可能冻结,养老金累计年限中断,一线城市购房、购车资格可能清零。例如,北京购房需连续5年社保,断缴1个月即需重新计算年限。
正确操作流程。离职后应分三步处理社保:确认原单位停缴时间,要求开具《社保减员表》;灵活就业人员可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到当地社保局申请以个人名义参保,缴纳养老与医疗保险;若入职新单位,需在15日内提供社保账号,由新单位续缴。跨地区就业者需办理社保转移手续,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交申请即可。
异常情况应对。若发现原单位未停缴社保,应立即联系单位办理减员并索要缴费明细。若单位拒绝配合,可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要求强制停缴并修正缴费记录。已挂靠缴费的月份,需主动向社保部门申报情况,配合补缴或退款流程,避免信用受损。
社保关系直接影响个人医疗、养老等核心权益,离职后务必在1个月内完成社保衔接。建议通过12333热线、支付宝“市民中心”等官方渠道查询缴费状态,确保社保不断档、不违规,保障未来福利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