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骨质疏松需采取综合治疗策略,核心包括精准诊断、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强化骨骼及预防并发症。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精准诊断与评估
通过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法)、血液钙磷代谢指标分析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需排查甲状腺疾病、激素紊乱等潜在病因,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强化骨骼
- 饮食补充: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牛奶、豆制品、深绿叶蔬菜)配合800-1000IU维生素D(日晒20分钟/天或强化食品)。
- 运动处方:负重训练(如快走、太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脊柱稳定性训练(靠墙深蹲、平板支撑)预防椎体骨折。
- 风险规避:戒烟限酒,居家安装防滑设施,避免提重物等高风险动作。
- 药物阶梯治疗
- 基础用药:碳酸钙+活性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纠正矿物质缺乏。
- 抗骨吸收剂: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每周一次口服,或地舒单抗皮下注射抑制破骨细胞。
- 促骨形成剂:特立帕肽适用于严重骨折史者,每日皮下注射刺激成骨。
- 中药辅助:骨碎补、淫羊藿等经方制剂可改善骨微结构,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康复管理与监测
- 每6-12个月复查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动态调整药物剂量。
- 疼痛急性期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慢性期配合水中运动疗法减轻关节负荷。
- 脊柱变形者定制矫形支具,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改善体态。
该病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方案,建议患者每季度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出现突发性腰背疼痛需立即就医排查椎体骨折。通过医患协同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骨量稳定并恢复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