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 18 年社保退休后领取的金额因人而异,大致在 1000 - 5000 元左右,主要受退休地平均工资、缴费基数、退休年龄等因素影响。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 退休地平均工资:经济发达地区平均工资高,养老金待遇也高。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较高,同等缴费情况下,退休后基础养老金部分会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以在平均工资较高的 A 市和较低的 B 市为例,假设 A 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8000 元,B 市为 4000 元,同样缴费 18 年、平均缴费指数为 1,A 市基础养老金为(8000 + 8000×1)÷2×18×1% = 1440 元,B 市基础养老金则为(4000 + 4000×1)÷2×18×1% = 720 元 。
- 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缴费基数是按实际工资算,若工资高,缴费基数大,进入个人账户金额多,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多。比如甲每月按 5000 元基数缴费,乙按 3000 元基数缴费,18 年后,甲个人账户储存额会高于乙,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甲也会领得更多。
- 退休年龄: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50 岁退休,计发月数是 195 个月;55 岁退休,计发月数是 170 个月;60 岁退休,计发月数是 139 个月 。同样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例如,个人账户储存额有 15 万元,50 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 150000÷195≈769 元,60 岁退休则是 150000÷139≈1080 元。
- 缴费年限:虽然都是 18 年,但在养老金计算体系中,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计算时的 “缴费年限 ×1%” 这一数值就多一些。若有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群有)时也会产生影响。
交 18 年社保退休能领的具体金额,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用养老金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大致了解影响因素,能帮助您对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有初步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