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交社保的退休金取决于参保类型、缴费基数和年限,通常职工社保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可领1000-3000元,城乡居民社保则多为200-800元,具体金额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确定,且与当地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直接相关。
1. 养老金计算方式
职工社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
城乡居民社保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政府固定标准)+个人账户总额÷139,多数地区基础养老金为100-300元/月。
2. 影响金额的关键因素
- 缴费基数:基数越高,个人账户积累越多,例如按社平工资60%缴费与100%缴费,退休金差距可达30%-50%;
- 缴费年限:缴费15年仅满足最低标准,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约1%;
- 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可减少计发月数(如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每月领取金额更高;
- 地区差异:一线城市社平工资是三四线城市的2-3倍,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
3. 职工社保与居民社保对比
- 缴费成本:职工社保年缴费通常为社平工资20%(如月薪6000元地区,年缴约14400元),居民社保年缴200-5000元不等;
- 待遇差距:同等缴费15年,职工社保退休金约为居民社保的3-5倍;
- 调整机制:职工养老金每年按社平工资增长调整,居民养老金调整幅度较小且频率低。
4. 规划建议
- 优先选择职工社保,按100%社平工资基数缴费;
- 尽量延长缴费至25-30年,60岁退休时养老金可比15年缴费多50%-80%;
- 经济压力较大者可选择居民社保最高缴费档次,部分省份对缴费超过15年者额外补贴;
- 补充商业养老保险,对冲社保替代率不足(目前平均仅40%-50%)。
退休金测算可通过社保局官网计算器输入实际数据预估。尽早规划缴费策略,结合个人收入与健康预期,选择长期收益最大化的参保方式,同时预留应急资金避免断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