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顶高程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规范和条件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堤顶高程计算公式:
-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
- 堤顶高程 $Z_p$ 的计算公式为:
$$ Z_p = Y_{允} + R + e $$
其中:
-
$Y_{允}$ 是堤顶超高值(m);
-
$R$ 是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 $F%$ 的波浪爬高值(m);
-
$e$ 是风壅水高度(m)。
在本工程区,由于河道窄、吹程小,不计波浪爬高,安全加高值根据规范取用0.60m。例如,若工程上游富阳站二十年一遇高水位为9.88m,则堤顶高程计算值为:
$$ Z_p = 9.88m + 0.60m = 10.48m $$
-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1 :
- 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高潮位加堤顶超高确定。设计洪水位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设计高潮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堤顶超高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 Y = R + e + A $$
其中:
-
$Y$ 是堤顶超高(m);
-
$R$ 是设计波浪爬高(m),可按附录C计算确定;
-
$e$ 是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可按附录C计算确定;
-
$A$ 是安全加高值。
对于1、2级堤防,堤顶超高值不应小于2.0m。
- 不计波浪爬高的情况 :
- 如果河道窄、吹程小,不计波浪爬高,则堤顶高程计算公式简化为:
$$ Z_p = Y_{允} + e $$
其中:
-
$Y_{允}$ 是堤顶超高值(m);
-
$e$ 是风壅水高度(m)。
堤顶高程的计算公式主要考虑设计波浪爬高、风壅水高度和堤顶超高值。具体公式选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规范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