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异常时,需先排除生理性干扰(如月经期、剧烈运动),复查确认结果后,根据具体指标针对性就医——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尿蛋白阳性可能需肾穿刺,红细胞异常需排查结石或肾炎,尿糖阳性需结合血糖判断糖尿病风险。
-
复查确认真实性
单次尿常规异常可能受月经、运动、饮水不足等影响。女性应避开经期,留取清洁中段尿复查;尿蛋白弱阳性者需避免高蛋白饮食或剧烈运动后复检。若复查正常,多为生理性异常,无需过度干预。 -
针对性指标处理
- 白细胞/亚硝酸盐阳性:伴尿频尿痛提示尿路感染,需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治疗;无症状者可能为标本污染,需复查。
- 尿蛋白阳性:持续+以上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1g/24h可能需肾穿刺明确病因(如肾炎)。
- 红细胞/潜血阳性:无痛性血尿需B超排除肿瘤;伴腰痛可能为结石,需碎石或手术。
- 尿糖阳性:血糖正常者可能为肾性糖尿,血糖升高需内分泌科排查糖尿病。
-
避免常见误区
尿酮体阳性未必是糖尿病,节食、妊娠也可引起;尿结晶多与饮食相关(如高嘌呤食物),调整饮食后可改善。勿自行用药,如潜血阳性盲目服用止血药可能掩盖病情。 -
及时专科就诊
持续异常或伴水肿、高血压时,应尽早就诊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完善肾功能、B超等检查。慢性肾病早期常无症状,拖延可能加重至肾衰竭。
总结:尿常规异常需冷静应对,复查排除假阳性后,按指标类型分诊治疗。定期体检并规范留取标本,可减少误判风险。任何持续异常均为身体警示,务必专业评估而非自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