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后,统一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改革实现了城乡医保制度整合,覆盖范围更广、报销待遇更公平,并采用“六统一”标准管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等)。尽管农村地区仍习惯称“新农合”,但政策文件及实际操作中均已采用新名称。
-
制度整合背景与名称变更
2016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合并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旨在消除城乡差异。合并后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涵盖所有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居民,无论户籍性质。部分地区因历史习惯保留“新农合”旧称,但政策层面已完全统一。 -
核心变化与惠民亮点
- 报销范围扩大:药品目录新增慢性病及抗癌药,如高血压常用药硝苯地平纳入报销,部分案例显示药费节省超60%。
- 异地就医便捷化:2025年起支持全国县级医院直接结算,备案流程简化至线上3分钟完成。
- 特殊群体补贴:低保户住院报销比例额外提高10%-15%,重度残疾人门诊慢性病取消起付线。
-
常见疑问澄清
- 名称差异:政策文件与缴费系统中均为“城乡居民医保”,但基层宣传可能沿用“新农合”便于理解。
- 保障连续性:合并后原有农村参保者权益不受影响,反而享受更优待遇,如住院支付比例统一至75%左右。
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的升级不仅是名称变化,更是实打实的福利提升。建议参保者主动查询最新药品目录、熟悉异地备案流程,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减轻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