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中“除以0.87”的问题,其核心原理与我国增值税税率政策相关。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税率调整背景
过去,我国增值税曾采用13%的税率(2022年4月前),部分商品适用3%税率(如文化产品)。在13%税率下,含税金额与不含税金额的关系为: $$\text{含税金额} = \text{不含税金额} \times (1 + 13%) = \text{不含税金额} \times 1.13$$
不含税金额 = 含税金额 / 1.13 。
二、0.87的来源
当含税金额已知时,若要计算不含税金额,需进行反向运算: $$\text{不含税金额} = \frac{\text{含税金额}}{1.13}$$
但早期增值税发票上标注的金额通常为“不含税金额”,而部分场景下(如旧政策或特定商品)可能直接标注“含税金额”。为保持公式一致,便采用简化计算: $$\text{不含税金额} = \frac{\text{含税金额}}{1.13 - 0.13} = \frac{\text{含税金额}}{0.87}$$
其中,0.87代表不含税金额占含税金额的比例(即1 - 13%)。
三、其他税率的调整
对于3%税率商品,反向计算公式为: $$\text{不含税金额} = \frac{\text{含税金额}}{1.03 - 0.03} = \frac{\text{含税金额}}{0.97}$$
类似地,0.97代表3%税率下的比例。
四、注意事项
-
政策变动 :2022年4月1日我国增值税税率调整后,现行政策已统一降至13%(部分商品3%),但部分旧票据可能仍沿用旧公式计算;
-
地区差异 :特殊商品(如文化产品)可能适用不同税率,需根据具体税法规定计算;
-
发票类型 :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均适用上述公式,但需注意发票是否为旧版或特殊类型。
五、示例说明
若某商品含税金额为10,000元(13%税率):
-
正确计算不含税金额:10,000 / 1.13 ≈ 8,850元;
-
旧公式计算(含税金额除以0.87):10,000 / 0.87 ≈ 11,494.25元,其中1,494.25元为税额。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以税务机关最新政策为准,并结合具体业务类型选择正确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