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因治疗
- 感染性腹泻:若由霍乱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诺氟沙星)。
- 消化不良或菌群失衡:可服用胰酶、胃蛋白酶促进消化,或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
二、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 口服补液盐(ORS):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 静脉补液:严重呕吐或脱水者需静脉输液。
三、饮食调整
- 清淡易消化:选择米粥、面条、温热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 营养补充:腹泻期间可摄入牛奶、鸡蛋、青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四、中医调理
- 外治法:
- 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阳止泻。
- 穴位贴敷:神阙、天枢等穴位贴敷温阳止泻散。
- 药浴足浴:艾叶、干姜等煮水泡脚,温通经脉。
- 辨证用药:
- 寒湿困脾证: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丸加减。
- 湿热证:蚕矢汤或燃照汤清热利湿。
五、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若腹泻持续超2天,或伴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 卫生防护: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餐具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提示:药物使用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引发不良反应。中医外治法需根据体质选择,湿热型腹泻慎用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