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在医保领域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多地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综合建议:
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
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
将城镇困难群体中的老人、学生、儿童及无业人员纳入大病医保范围,通过财政补贴、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减轻其医疗负担。
-
推行事前医疗救助
针对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建立事前医疗救助机制,允许患者每年申请固定金额的救助资金,避免因高额费用延误治疗。
-
优化慢性病管理
通过“暖心医保”服务队、送药上门、用药调整等行动,解决高龄失能患者慢性病鉴定、用药难、问诊难的问题,实现“慢病失能患者不出门”。
二、提升服务渠道与效率
-
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
以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定点医疗机构网点,实现医保业务“多渠道、就近办理”,推行综合柜员制和“零材料、零表格”服务。
-
推广线上服务
建设“太湖医保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异地就医转诊备案、慢性病申请等业务的线上办理,同时拓展新生儿参保、生育津贴等高频事项的“一站式服务”。
-
完善“接诉即办”机制
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工作流程,对参保登记、待遇支付等28项业务进行优化,确保群众诉求在12345热线等渠道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
三、强化政策宣传与民生保障
-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社区宣传、融媒体报道、政策培训等方式,普及医保政策,提高群众对慢特病办理、异地就医、异地就医备案等流程的知晓率。
-
落实特殊群体保障
对城乡居民医保政府全额资助参保,建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率100%,并落实门诊和住院非一站式救助。
-
调整医保待遇标准
例如提高职工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至52万元/年,通过政策调整缓解参保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四、其他创新举措
-
整合医疗资源 :推动县直医疗机构设置医保服务站,将业务窗口下沉至基层,同时利用互联网实现异地就医备案、家庭门诊共济等线上办理。
-
优化基金监管 :通过医保基金集中宣传月、政策培训等活动,提升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理解,防范欺诈骗保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医保服务的公平性、便捷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