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对医保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方面,结合政策文件和实际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一、医保基金支持与分配机制
-
扩大医保基金对基层的倾斜
基层医疗机构因诊疗项目少、收费标准低,常因医保限额导致运营压力。建议调整医保支付方式,减少总额限制,实行次均费用控制,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获得合理补偿。
-
完善医保精细化管理
通过大数据精算模型科学分配医保基金,向基层倾斜等级因素,动态调整总额预算指标。例如,某市将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占比从2019年的29.6%提升至2024年的38.1%。
-
优化医保支付方式
推广DRG(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将常见病、多发病纳入基础病组,实行同城同病同价,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因费用差异导致的亏损风险。
二、服务能力提升与资源保障
-
完善基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增加一级医院可报销项目数量(如1255项),提高检验、诊疗等核心项目价格标准(如从二级医院75%提升至80%),缓解基层用药和检查成本压力。
-
加强药品目录管理
严格药品目录支付范围,对临床价值高的药品扩大支付比例,减少不合理用药支出。建立药品使用监测机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
-
提升基层人才与设备水平
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设备投入,通过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如远程会诊、影像传输)弥补基层技术短板,提升诊疗能力。
三、医保流程与服务质量
-
简化医保报销流程
减少患者报销审批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避免因流程繁琐导致的就医延误。例如,某市将门诊检查审批时间缩短至30分钟。
-
强化医保监管与防骗保
建立医保基金动态监测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分类监管,严查虚假治疗、过度医疗等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
推动分级诊疗协同发展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降低群众跨级就医负担。
四、其他建议
-
降低医保缴费标准 :建议将城乡居民医保年缴费用降低至每人每年180元,90元纳入个人账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
完善乡镇村卫生室服务 :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网络。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医保基金的高效利用和全民医疗保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