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遗传性
由ELP1基因突变引起,属于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见于中欧或东欧犹太人,非犹太裔患者极少。 -
典型症状
- 腺体分泌异常:泪液缺乏(哭时无泪)、多汗(头部和背部大量出汗,手掌足底无汗)。
- 皮肤红斑:情绪激动或进食时面部、颈部出现短暂性红斑。
- 感觉异常:痛温觉减退、角膜溃疡(畏光、流泪、眼部疼痛)。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温异常(易高热)、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晕厥。
- 发育与运动障碍:喂养困难、吞咽困难、脊柱侧弯、足外翻、动作笨拙等。
-
并发症
可能引发低血压、晕厥、智力低下、角膜溃疡、反复肺部感染等,严重者可能因并发症死亡。
病因与诊断
- 病因:主要因ELP1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生长因子代谢异常,影响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发育。
- 诊断:
- 临床评估(泪液测试、瞳孔反应、皮肤红斑观察)。
- 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神经功能检测)。
治疗与管理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 药物:缓解自主神经症状(如地西泮控制焦虑、可乐定降压)。
- 手术:矫正脊柱侧弯、角膜移植术等。
- 支持治疗:鼻饲喂养、物理治疗、心理支持及预防感染。
预后
若不治疗,多数患儿因并发症难以存活至成年;接受规范治疗者,存活至40岁的概率约为50%。
建议有家族史或疑似症状的患儿及时至儿科就诊,通过多学科协作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