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 病原体:仅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发该病,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鞭毛体和包囊阶段,滋养体通过吞噬方式在人体内增殖。
-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水(如淡水游泳池、温泉、热电厂排放水)感染,少数通过吸入包囊(如干旱地区扬尘)传播。
2.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常伴味觉/嗅觉异常或丧失。
- 进展症状:数小时内出现颈项强直、癫痫发作、意识模糊,最终因严重脑水肿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病程:潜伏期仅3-5天,多数患者在1周内死亡,幸存率不足10%。
3. 治疗与预后
- 治疗难点:病情凶险且进展迅速,目前无特效药物。常用两性霉素B联合咪康唑治疗,但疗效有限且毒性大。
- 预后:死亡率极高,全球仅少数病例存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如接触污染水史)和快速干预。
4. 易感人群与预防
- 高危人群:健康儿童、青少年,夏秋季接触污染水体者。
- 预防措施:避免在污染水域游泳/戏水,干旱地区佩戴口罩减少吸入风险。
该病是一种爆发性、致命性的中枢感染,需高度警惕相关暴露史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