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完善、流程优化、人员培训
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当前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
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的情况,病历讨论流于形式,风险评估制度缺失。
-
质量监管体系薄弱
监管部门事前事后监督不足,医疗机构内部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二、医疗流程与技术水平不足
-
流程不规范
医疗流程不清晰,患者就医体验差,且存在医疗差错风险。
-
医护人员技能参差不齐
部分人员缺乏必要培训和考核,无法满足诊疗需求,急救技能和中医护理常规落实不到位。
三、医疗安全与风险控制问题
-
医疗安全事故频发
存在误诊、误治、用药不当等问题,导致患者痛苦和损失。
-
抗生素滥用与感染控制不足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当,医院感染风险较高。
四、医疗文书与沟通不畅
-
病历书写不规范
病程记录缺少分析、查房内容空洞,知情同意书签字不规范,药品及耗材自费项目未签协议。
-
医患沟通不足
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风险意识差,医患沟通技巧欠缺。
五、设备维护与药品管理问题
-
设备故障频发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影响诊疗效率。
-
药品安全存管不规范
药品采购、储存流程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建议
-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健全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强化责任追溯。
-
加强质量监管,实现事前审批与过程监控相结合,提升监管部门识别质量问题的能力。
-
-
优化医疗流程与技术水平
-
制定标准化医疗流程图,明确各环节职责,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强化中医护理常规和急救技能演练。
-
-
强化医疗安全与风险控制
-
建立医疗安全事故预防机制,规范抗生素使用,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
完善医疗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
-
-
规范医疗文书与沟通管理
-
加强病历书写培训,规范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实现电子病历全程管理。
-
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
加强设备维护与药品管理
-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
严格药品采购验收流程,规范储存条件,确保用药安全。
-
通过以上措施,可逐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