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记录的内容需根据具体检查类型和领域有所不同,但通常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一、基本信息模块
-
被检查对象基本信息
包括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用于准确识别和归档。
-
检查人员信息
检查人员姓名、所属机构及职务等。
二、检查过程记录
-
检查时间与地点
记录年、月、日、时、分等具体时间,明确检查场所(如单位名称、地址、具体作业区域)。
-
检查内容与方式
详细描述检查的项目(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防等)、采用的方法(如现场查看、文件审查、人员访谈)及检查重点。
三、检查结果与处理
-
发现的问题
列出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如安全隐患、违规操作、管理漏洞等,并说明问题性质(一般/重大事故隐患)。
-
整改要求与期限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具体完成时间,明确责任主体。
-
处理情况
记录对问题的后续处理进展,包括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复查结果等。
四、其他必要信息
-
法律依据 :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作为检查依据。
-
签字确认 :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拒绝签字需记录并报告。
-
附件支持 :附上检查表、证据材料等辅助文件。
示例模板(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项目 | 符合/不符 | 备注 |
---|---|---|
设备安全 | 符合 | - |
安全制度 | 不符合 | 缺失隐患排查记录 |
培训记录 | 符合 | - |
注意事项
-
时效性 :记录需在检查后及时完成,避免信息遗漏。
-
规范性 :采用统一模板,确保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
保密性 :涉及商业秘密或敏感信息的记录需依法保密。
通过以上要素的完整记录,可有效保障监督检查的客观性、公正性,并为后续整改和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