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记录表是一种用于记录对组织、机构或个人进行监督检查时的详细信息的文档。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基本信息 :
-
编码 :用于唯一标识记录。
-
编号 :记录的唯一编号。
-
受检单位 :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
-
日期 :检查的日期。
-
检查地点 :检查进行的地点。
-
接待人 :负责接待检查的人员。
- 检查情况 :
-
检查人 :执行检查的人员姓名及日期。
-
处理意见 :对检查结果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
-
受检单位负责人 :被检查单位或个人的负责人姓名及日期。
-
纠正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纠正措施及负责人。
-
复查结论 :对纠正措施效果的复查结果及复查人。
- 详细记录 :
-
检测项目 :具体检测的项目。
-
检测参数 :检测的具体参数。
-
检测标准 :依据的标准代号。
-
检测时间 :检测的具体时间。
-
监督方法 :采用的监督方法,如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测、实际操作、现场演示等。
-
方法考核 :检测人员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包括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差错点。
-
提问操作规程 :对检测人员提问的操作规程,以及答对的情况。
-
记录/报告 :检查过程中查阅的记录和报告,包括合格与不合格的份数。
-
实际操作 :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及差错点。
-
其他 :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如监督情况属实与否、监督情况不属实的原因等。
- 结论与建议 :
-
监督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得出的结论。
-
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
注意事项 :
-
内容全面准确 :确保记录覆盖所有关键环节,如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样品管理、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和质量控制等。
-
贴合标准规范 :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机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设定监督项目和合格判定标准。
-
明确记录要求 :规定记录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可追溯。
-
格式合理规范 :表格结构简洁明了,各项目排列有序,设置合理的填写空间,方便监督人员快速准确记录。
-
标注明确 :对表格中的专业术语、缩写、特殊符号等作出清晰解释,防止不同人员理解有偏差。
-
预留备注区 :在表格中设置备注栏,供监督人员记录特殊情况、发现问题及临时说明,补充重要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制定出一个全面、准确、规范且灵活的监督检查记录表,有助于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