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脓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介绍:
1. 定义
硬脑膜外脓肿是指脓肿局限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的感染性病变。这种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 病因
硬脑膜外脓肿的形成与多种感染途径密切相关,主要包括:
- 邻近感染灶扩散:如头皮感染、颅骨骨髓炎等,细菌可直接蔓延至硬脑膜外间隙。
- 耳部感染:中耳炎或乳突炎等耳部疾病可通过破坏的骨质扩散至颅内。
- 鼻部感染:如鼻窦炎(特别是额窦炎),细菌可能通过颅骨薄弱区域侵入。
- 颅脑外伤:开放性颅脑损伤使细菌直接进入硬脑膜外间隙。
- 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硬脑膜外间隙。
3. 症状
硬脑膜外脓肿的症状因脓肿的大小和位置而异,典型表现包括:
- 局限性头痛:最常见,部位与脓肿所在区域对应。
- 发热:严重时可高达40℃。
- 呕吐:常伴随头痛出现。
- 局部皮肤表现:如发红、肿胀、触痛。
- 其他症状:畏寒、寒战、谵妄、脑膜刺激症状(如颈项强直)。
- 神经功能障碍:脓肿较大时可能压迫脑皮质,引起局限性癫痫发作、偏瘫等。
4. 诊断方法
硬脑膜外脓肿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 症状评估:观察头痛、发热、呕吐等典型症状。
- 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和MRI:可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增强扫描可见内缘带状强化。
- 脑血管造影: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 血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
- 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检查脑脊液成分。
-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功能。
5. 治疗方式
硬脑膜外脓肿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开颅术: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 钻孔引流术:通过CT或MRI定位脓肿,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或切开排脓。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 其他治疗:
- 经皮颅内穿刺:适用于液体脓肿,创伤较小。
- 治疗原发疾病:如耳部感染或鼻窦炎。
6. 预防建议
- 积极治疗邻近感染灶(如头皮疖肿、中耳炎等)。
- 在颅脑外伤后严格清创,预防感染。
- 定期进行耳鼻喉科检查,及时处理潜在感染。
硬脑膜外脓肿虽罕见,但需引起重视,尤其是有感染病史或外伤史的患者。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