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福拉病概述
定义
拉福拉病(Lafora disease),又称Lafora小体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导致神经系统逐渐退化,最终导致死亡。
遗传方式
拉福拉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这意味着患者必须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的基因才能患病。
病因
基因突变
拉福拉病由EPM2A基因或NHLRC1基因的突变引起。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体内糖原代谢异常,累积在脑细胞、肌肉细胞等组织中形成不溶性糖原颗粒,这些颗粒被称为拉福拉小体。
拉福拉小体
拉福拉小体是拉福拉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它们在神经细胞胞质内呈圆形,直径为3~30μm,PAS及Alcian兰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这些小体由在生化上与糖原有关,而结构上又无关的多聚糖所构成。
症状
主要症状
- 肌阵挛:患者会出现肌肉突然抽搐,类似于癫痫发作,但与癫痫不同,拉福拉病的肌阵挛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
-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下降等症状。
- 行为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攻击性等行为。
- 视力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狭窄等症状。
- 听力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其他症状
- 癫痫发作:患者常出现反复的癫痫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
- 精神行为异常:可能有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 肌肉无力:逐渐进展的肌肉无力,影响肢体活动,导致行走困难、运动障碍。
- 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等。
-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
诊断
临床表现
依据本病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在数月内可进行性发展出现肌阵挛发作,并且逐渐布及全身;患者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电等;可考虑本病。
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脑脊液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 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电。
- 脑组织活检:查见Lafora小体,该小体在神经细胞胞质内呈圆形,直径为3~30μm,PAS及Alcian兰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进行电镜观察有助确诊。
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肌阵挛及癫痫发作。常用的药物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酰胺咪嗪)及地西泮(安定)等。
对症治疗
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
拉福拉病的预后较差,病程不可逆,发病后日益严重,患者一般在发病后的10年内死亡。多数患者难以生存至25岁。
预防
由于拉福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如果家族中有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风险。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