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粪性穿孔是一种由慢性便秘、粪块压迫或肠壁病变引发的急腹症,核心病因包括机械性肠梗阻、肠内压升高及肠壁缺血坏死。其好发于老年人,尤其长期便秘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致命性腹膜炎,需紧急手术治疗。
-
慢性便秘与粪块压迫:长期便秘导致干硬粪块滞留结肠,直接压迫肠黏膜,引发局部缺血坏死。当压力超过肠壁毛细血管灌注压时,黏膜溃疡形成并最终穿孔,常见于乙状结肠等肠腔狭窄部位。
-
肠内压升高与机械性梗阻:大量粪块淤积使肠管扩张,肠内压骤增,尤其合并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时,肠壁脆弱性增加,易在高压下破裂穿孔。
-
肠壁缺血性坏死:粪块压迫导致肠壁血流中断,黏膜层首先坏死,逐渐累及深层组织。系膜缘对侧肠壁因血供较差,更易发生溃疡和穿孔。
-
继发性诱因:腹内压突然增高(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外伤,可能加速穿孔进程。
提示:中老年人群或长期便秘者应警惕腹痛加剧、排便异常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日常需注重饮食纤维摄入、规律排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