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由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分泌性腹泻(水样便)、腹部痉挛、恶心、呕吐等。这种感染轻者可自愈,重者可能引发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一、感染症状
- 主要症状:分泌性腹泻,表现为水样便,常伴随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
- 病程特点:通常持续4~7天,病情轻重不一,从轻微腹泻到严重脱水不等。
二、传播途径
- 食物传播:未煮熟的肉类、生蔬菜、水果或污染的乳制品等。
- 水源传播: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受污染的自然水源。
-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或直接接触感染者传播。
三、预防措施
- 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确保食物煮熟。
- 饮水卫生:饮用安全处理过的水,避免饮用生水。
-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环境清洁: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 疫苗接种:接种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疫苗,尤其适用于高风险人群。
四、治疗方法
- 轻症患者:无需抗生素治疗,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
- 重症患者:需静脉补液,严重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
总结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通过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如感染发生,及时补液是治疗的关键,重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