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高发。其典型症状包括腹泻(稀水样便,持续1-4周)、呕吐、发热(38℃以上),部分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对症治疗。
核心特点与表现
-
高发人群与传播
婴幼儿是主要易感群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托幼机构易暴发流行。 -
典型症状
- 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次,稀水便持续1-2周,少数达3-4周。
- 呕吐与发热:70%患儿呕吐,40%以发热起病,体温2-3天可退。
- 并发症:严重脱水(眼窝凹陷、尿少)、低钾血症,甚至肺炎。
-
治疗与护理
- 补液优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 对症用药:益生菌调节肠道、蒙脱石散保护黏膜,避免盲目止泻。
- 饮食调整:流质食物(米汤、面糊)减轻肠道负担。
总结
腺病毒性肠炎虽多为自限性,但婴幼儿症状可能较重。家长需警惕脱水迹象,及时就医并注重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