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性肠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免疫力可持续较长时间,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
1. 病因与感染途径
腺病毒性肠炎的病因明确,即由腺病毒感染肠道引起。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饮水、食物传播,尤其在托幼机构和医院内易流行。患者的手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2. 高危人群与症状
高危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稀水样便)、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秋冬季节较为多见。
3. 预防措施
预防腺病毒性肠炎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包括: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 保持手部清洁,尤其是照顾儿童的人员;
- 及时隔离患者,防止病毒扩散。
4. 治疗与护理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而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液。恢复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并发症。
总结
腺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疾病,主要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多样,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治疗以补液为主,护理时需关注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