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调整基数后个人承担的金额取决于缴费基数和当地社保政策。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个人承担比例
-
养老保险
个人承担比例为8%,按调整后的缴费基数计算。
-
医疗保险
个人承担比例为2%,同样以调整后的基数为依据。
-
失业保险
个人缴费比例为1%,单位缴费比例为2%。
-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由单位全额缴纳,个人不缴费。
二、计算公式
个人每月社保扣费金额 = 调整后基数 × (养老保险8% + 医疗保险2% + 失业保险1%)
示例 :
若调整后基数为6000元,则个人每月需缴纳:
6000 × (8% + 2%) = 6000 × 10% = 600元
三、实际影响
-
工资减少金额
以北京为例,若月薪2万元,调整后每月多交约127元(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
若按最低档60%缴费,灵活就业人员每年需多缴约1167元。
-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调整幅度不同,例如:
-
北京:2025年调整后,个人月缴费最多572.4元,最少343.6元;
-
甘肃:灵活就业人员最低档每年11671.2元;
-
云南昆明:个人月缴费金额根据基数调整,例如6000元基数时个人扣600元。
-
四、注意事项
-
基数选择
在职人员通常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范围内选择缴费档次,但实际缴费基数不得超过上限或下限;
离职人员转单位时,未缴部分可依法转移。
-
补缴机制
部分地区(如北京)会补扣1-6个月的差额,调整后工资发放时会扣除新增费用。
建议关注当地社保局发布的调整明细清单,结合自身工资基数和缴费档次计算具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