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药物类型及作用
-
β受体阻滞剂
- 作用:减慢心率,改善症状。
-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普萘洛尔。
-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数患儿,尤其对儿茶酚胺敏感型室性心动过速效果显著。
-
钙通道阻滞剂
- 作用:抑制异常心肌电活动。
-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
- 适用情况: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疗效不佳时使用,尤其适用于短配对间期的室性心动过速。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发作期,可快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 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需注意心脏功能。
- 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或复杂病例,但需警惕副作用。
-
洋地黄类药物
- 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 适用情况: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需谨慎使用。
二、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 无法根治:药物仅能控制急性症状或减少发作频率,停药后可能复发。
- 需长期管理:部分患儿需长期维持用药,但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脏功能。
三、根治性治疗方案
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儿,推荐采用射频消融术:
- 原理:通过微创技术精准消除心脏内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
- 优势:成功率高达95%以上,创伤小、恢复快,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根治方案。
- 适用情况:发作频繁、药物控制无效或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儿。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患儿年龄、病因、心功能等制定方案,避免自行用药。
- 及时就医:若出现头晕、胸闷、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行电复律或射频消融。
- 定期随访:即使症状缓解,仍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
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