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一种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室率快速且规则,通常超过100次/分钟。以下是对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
-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心脏电生理异常有关。部分研究认为,它可能是由于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的微小异常引起的。
-
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或精神紧张抑郁等精神因素常为诱发因素,无明显诱因时亦可发生。
二、临床表现
-
症状:可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休克及心功能衰竭,但总的而言耐受性较好。部分患儿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情况下,可能仅表现出轻度的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
心电图特点:心动过速时心率通常较快,可达140~230次/分钟,甚至更高。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超过正常范围,可伴有电轴左偏或右偏。
三、诊断方法
-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特别是能够捕捉到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征。
-
其他检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四、治疗方法
-
终止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儿,可使用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等药物进行复律治疗。
-
预防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等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
射频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引入心脏,消融异常的心肌组织,从而根治心动过速。
总的来说,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但其预后通常良好。大多数患儿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对于某些复杂病例或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治疗难度可能会增加。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的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