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脓肿是两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区别在于脓肿位置和感染来源:硬脑膜外脓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多由邻近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或外伤引起;硬脑膜下脓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继发于脑膜炎或全身感染,症状更凶险。两者均需紧急手术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但后者预后较差。
-
病因与感染途径
硬脑膜外脓肿通常由颅骨骨髓炎、鼻窦炎或中耳炎直接蔓延,或头部外伤后细菌入侵导致。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硬脑膜下脓肿多因细菌性脑膜炎、中耳乳突炎扩散,或败血症血行播散,病原体包括链球菌、流感嗜酸杆菌等,婴幼儿易感。 -
典型症状对比
硬脑膜外脓肿表现为局部头痛、发热、皮肤红肿,慢性期可能形成窦道;硬脑膜下脓肿进展更快,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甚至昏迷、癫痫或偏瘫。两者均可通过CT/MRI确诊,影像显示前者为梭形局限病灶,后者呈广泛新月形脓腔。 -
治疗与预后差异
硬脑膜外脓肿需手术清除感染颅骨并引流脓液,术后抗生素疗程较短;硬脑膜下脓肿需多孔引流或开颅切除脓肿包膜,抗生素需持续6周以上。前者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后者易扩散至脑实质,死亡率较高。
早期识别症状并立即就医是关键,尤其对头部外伤或慢性耳鼻感染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