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态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其特点在于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形似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得名。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获得性因素:包括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这些因素导致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和延长,易诱发TdP。
-
先天性因素:常为肾上腺素能依赖型,多由长QT间期综合征伴发。患儿存在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在情绪紧张、应激运动或β受体兴奋剂刺激下易诱发TdP。
二、临床表现
-
晕厥和抽搐:最常见的症状,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四肢抽搐,可伴有尿便失禁。婴幼儿则表现为哭闹惊吓等。
-
面色苍白或发绀:发作时患儿出现面色苍白或明显发绀,这是由于心脏骤停或严重供血不足所致。
-
精神萎靡:频繁发作后,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精神发育迟滞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TdP的主要手段。典型表现为一系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持续数十跳后自行终止或转变为心室颤动(VF)。部分病例可见联律间期不等的室性早搏或RonT现象。
-
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血沉试验、血溶试验、抗“O”溶血试验、免疫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四、治疗原则
-
积极治疗原发诱因:在积极治疗原发诱因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复律。对于获得性TdP,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静脉补钾、补镁等;对于药物中毒引起的TdP,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TdP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获得性TdP,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利多卡因、硫酸镁等药物也可用于终止发作。对于先天性TdP,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物。
-
非药物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对于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合并TdP的患儿,还可考虑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或起搏治疗。
五、预防措施
-
避免诱因:对于获得性TdP患儿,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等;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生活方式调整: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
-
定期随访:对于已确诊的患儿,应定期随访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类型,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