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2岁以下婴幼儿,可导致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以下是关于该病的综合信息:
一、基本特征
- 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属于强致病性化脓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感染后可经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 易感人群
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新生儿也可发病。 - 流行病学
发病率仅次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为主,冬春季高发。
二、感染途径与诱因
- 原发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鼻窦炎等。
- 高危因素:免疫功能缺陷、脾切除术后、颅脑外伤等患儿易反复感染。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昏迷及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 - 严重性
起病急骤,可迅速进展为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如细菌培养检出肺炎链球菌)。
- 治疗原则
- 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通常为3-4周。
- 需积极控制并发症(如硬脑膜下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五、预后与后遗症
- 死亡率:高达16%-37%。
- 常见后遗症:约30%-52%幸存者可能出现听力丧失、脑发育不全、癫痫、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缺陷。
六、预防
- 重点措施:早期识别原发感染,及时控制中耳炎、肺炎等疾病,降低细菌入血风险。
- 疫苗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感染(注:搜索结果未明确提及,但结合常规医学知识补充)[注]。
该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