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高危因素
- 长期饮酒:酒精刺激导致胰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形成沉淀并钙化为结石,是主要诱因。
- 慢性胰腺炎:胰腺反复炎症引发胰管狭窄、胰液淤积,促进结石形成。
- 遗传与代谢异常:家族史、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及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
- 早期症状:
- 腹痛:上腹胀痛或剧烈疼痛,酒精性胰石症疼痛更频繁且持久。
- 消化异常:脂肪泻(因胰腺外分泌不足)、消瘦。
- 黄疸:约1/4患者因胰头压迫胆总管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疸。
- 晚期症状:
- 并发症: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甚至胰腺癌(约16%-31%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石症患者可能癌变)。
三、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MRI:可发现胰腺结石及导管扩张,CT对1cm以上结石敏感。
- ERCP/MRCP:直接显示胰管结石位置,是诊断金标准。
- 实验室检查:检测胰酶、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如CEA)辅助诊断。
四、治疗策略
- 保守治疗:
- 药物:胰酶制剂改善消化,止痛药缓解疼痛。
- 生活方式:严格戒酒、低脂饮食,肥胖者需减重。
- 微创治疗:
- 内镜取石(ERCP):适用于胰管无狭窄的较小结石。
- 体外震波碎石(ESWL):用于较大结石(直径>5mm)的碎石。
- 手术治疗:
- 胰管切开取石:适用于胰头/体部结石伴胰管狭窄者。
- 胰腺部分切除:用于胰尾严重毁损病例,需保留部分正常组织。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 戒酒戒烟:降低复发风险。
- 定期随访:术后需监测血糖、影像学检查,警惕癌变。
总结
胰石症需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整体状况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