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是一种由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抗生素使用后)引发的严重肠道炎症,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含血便或假膜)、腹痛腹胀,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或器官衰竭。患儿常因剧烈不适哭闹不止,病情轻重差异较大,轻者类似肠胃炎,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
核心症状表现
- 腹泻:最突出症状,粪便呈水样、黏液状或带血,严重时可见脱落的假膜碎片,伴有腥臭味。
- 腹痛与腹胀:痉挛性疼痛明显,腹部可能紧绷、压痛,婴幼儿表现为持续哭闹、拒按腹部。
- 发热:轻中度常见,重症可出现持续高热,伴随寒战或嗜睡。
-
危险信号需警惕
若出现频繁血便、尿量减少、手脚发凉、意识模糊或血压下降,提示病情恶化,可能已发展为毒血症或休克,需紧急就医。 -
患儿行为变化
因疼痛和不适,患儿可能拒食、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婴幼儿无法表达时,家长需观察其排便频率、哭闹规律及体温变化。
早期识别症状并停用相关抗生素是关键,及时补充益生菌和补液可缓解症状,但重症必须医疗干预。家长应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慎用止泻药,以免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