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最明显的症状是体重骤降伴随肌肉萎缩、腹部肿胀(腹水)、皮肤及巩膜黄染(黄疸),以及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瘀斑。这些表现与长期营养缺乏导致肝脏合成功能衰竭、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
体重骤降与肌肉萎缩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患者因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肝脏无法正常合成白蛋白及其他必需物质,导致机体消耗自身肌肉和脂肪。患者可能出现四肢纤细、面部凹陷,但腹部因腹水反而膨隆,形成“蛙腹”特征。 -
腹部肿胀(腹水)
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常伴有腹胀、呼吸困难,按压腹部可见波动感,严重时可能合并感染或肾功能异常。 -
皮肤及巩膜黄染(黄疸)
肝细胞损伤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加深。营养不良性肝硬化的黄疸通常进展缓慢,但可能伴随皮肤瘙痒。 -
皮肤干燥与异常体征
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引发皮下瘀斑、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出现“肝掌”(手掌红斑)或“蜘蛛痣”,与雌激素代谢异常相关。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体重异常下降合并腹水或黄疸,需警惕肝脏功能受损,尽早通过肝功能检测、超声等明确诊断。及时补充营养、纠正代谢失衡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