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疾病类型
- 溃疡性结肠炎:以左下腹痛、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
- 克罗恩病:以右下腹痛、肛周病变(如皮赘、肛裂)为特征,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呈节段性分布。
- 未定型结肠炎:兼具上述两种疾病的部分特点,但无法明确归类。
-
典型症状
- 共同表现:持续腹痛、腹泻、便血(鲜红或暗红色)、体重减轻,可能伴随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
- 克罗恩病:典型“三联征”为右下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肛周病变(如脓肿、瘘管)较常见。
- 溃疡性结肠炎:以持续性血便伴腹泻为主,腹痛多位于左下腹。
-
并发症
包括肠穿孔、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干预。
病因与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较高。
- 免疫异常: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攻击肠道组织导致炎症。
- 环境因素:工业化国家发病率较高,饮食、感染、吸烟等可能诱发。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影像学(如CT、内镜)及病理活检,排除其他感染性肠炎。
- 儿童患者可能需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
治疗原则
- 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
- 药物控制: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等。
- 手术治疗:急性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需急诊手术。
危害与注意事项
- 生长发育影响:长期腹泻、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导致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儿童。
- 心理问题:慢性疾病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 需及时就医的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发热或肛周病变,应尽早就诊。
总结
小儿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症状变化,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