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贲门失弛缓症不存在绝对的最快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暂时不需要手术的患儿。
- 硝酸盐类:如硝酸甘油和二硝酸异山梨醇等,含服后能使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可能与 NO 释放有关,可部分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出现耐受性,1 年后疗效下降明显,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
- 钙通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硫氮䓬酮及维拉帕米等,可阻滞钙离子内流而松弛食管括约肌,与硝酸盐类药物合用,较单一药物疗效好。
- 抗焦虑药:有镇静、抗焦虑中枢及肌肉松弛作用,可缓解患儿因疾病导致的焦虑情绪,间接减轻症状。
- 平滑肌松弛剂:如丁溴酸东莨菪碱等,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食管排空。
- 内镜治疗:
-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通过胃镜将球囊送入食管,充气扩张食管,利用机械性扩张增加食管肌肉的顺应性,改善贲门松弛功能。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贲门失弛缓症患儿,可作为初始治疗选择,通常需要多次操作。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通过经口内镜在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隧道,在胃镜直视下切开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的环行肌肉,直接解除食管括约肌的紧张状态,恢复正常吞咽功能。适用于严重贲门失弛缓症且其他非手术疗法无效的儿童患者,是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兴技术,在儿童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待明确。
- 括约肌局部注射肉毒素:可对抗乙酰胆碱对食管括约肌的兴奋收缩作用,改善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而缓解症状。但在儿童应用经验有限,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差、药物无效又不适合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和外科手术的患儿,不主张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推广。
- 手术治疗:对于多次内科治疗无效、食管迁曲或扩张、扩张器不能通过以及不能耐受扩张术的患儿,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防止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多采用改良 Heller 术,该方法疗效较高、维持时间长,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近年来也有采用经腹腔镜和胸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在治疗的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如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乳母要注意营养均衡;可自主进食的患儿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睡前避免进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