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杯样病毒胃肠炎是由嵌杯样病毒(Calici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以下是综合信息整理:
一、病原体特征
- 病毒形态:直径约30-40nm,表面环绕6个凹陷结构,形似嵌入的杯子,中心亦有空洞,故得名。
- 分型:属于嵌杯状病毒科,包括诺如病毒(诺瓦克病毒)等亚型。
二、流行病学特点
-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污染食物或水源后传播;
- 飞沫传播: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扩散;
- 其他途径:如接触污染贝类等食物。
- 易感人群
- 6~12岁儿童普遍易感,可暴发流行;
- 成人也可感染,但症状以腹泻为主。
-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三、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
- 儿童:急性起病,以呕吐为主,可伴恶心、腹痛;
- 成人:以水样腹泻为主,偶见呕吐、腹痛。
- 伴随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低至中度发热(通常<38℃)、头痛、头晕等。
- 潜伏期:1~3天,潜伏期内无症状。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结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粪便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及便常规检查。
- 治疗原则
- 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1周内可自愈;
- 对症处理:重症者需补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纠正脱水,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 并发症管理:极少数出现肠套叠、脑炎时需针对性治疗。
五、预防措施
-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严格处理排泄物;
-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饮用洁净水,加强环境消毒;
- 易感人群防护:流行期间避免接触患者,儿童集体机构需加强监测。
六、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极少数免疫低下者可能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