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线虫病是由异尖线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胃肠道引起的疾病,通常因生食或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海鱼而感染。该病的症状因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异尖线虫病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1. 急性期症状
- 剧烈腹痛: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通常为绞痛性质,部位多在上腹部或心窝部,疼痛呈间歇性加剧。
- 恶心和呕吐:伴随剧烈腹痛,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恶心和呕吐。
- 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有时呈柏油样黏液便)、腹胀、便秘等。
-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
- 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
-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腹痛、背部痛等。
急性期症状通常在食入被感染鱼后4~6小时(胃异尖线虫病)或1~5天(肠异尖线虫病)内出现。
2. 慢性期症状
- 顽固性腹痛:疼痛可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伴随恶心和呕吐。
- 嗜酸性肉芽肿:在胃或肠道形成肉芽肿,可能导致并发症。
- 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严重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腹膜炎症状等。
3. 实验室检查特点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液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是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隐血试验阳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隐血阳性。
4. 典型症状总结
- 最明显症状:剧烈腹痛,尤其是上腹部绞痛,常伴恶心和呕吐。
- 典型表现:急性期多表现为急腹症症状,慢性期则以顽固性腹痛和并发症为特征。
5. 预防建议
- 避免生食或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海鱼,尤其是近海鱼类。
- 烹饪鱼类时确保温度足够高,彻底杀死寄生虫幼虫。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