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脓肿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以下从定义、成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1. 定义
腹膜后脓肿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化脓性感染,脓肿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感染性物质(如细菌)侵入腹膜后间隙所致。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范围上起自横膈,下至骶骨岬,包含多个器官、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
2. 成因
腹膜后脓肿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临近器官感染蔓延:如阑尾炎、结肠炎、肾周炎等感染性疾病扩散至腹膜后间隙。
- 器官穿孔: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胆道穿孔或结肠穿孔,导致感染物质渗入腹膜后间隙。
- 手术后感染:如腹部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或脏器损伤未及时处理。
- 血行感染:少见情况下,败血症等血源性感染也可引发腹膜后脓肿。
3. 症状
腹膜后脓肿的症状因脓肿的大小、位置及感染程度而异,主要包括:
-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出汗等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比值显著升高。
- 局部症状:不固定的腹痛、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如果脓肿穿入腹腔,可能出现腹泻、腰大肌紧张等表现。
4. 诊断
腹膜后脓肿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速等。
- 影像学检查:
- 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异常的腰大肌阴影、脊柱侧突等。
- B超和CT扫描有助于发现软组织脓肿,明确脓肿的大小和位置。
- 鉴别诊断:需与腹膜后肿瘤、阑尾脓肿、泌尿系统疾病等相鉴别。
5. 治疗
腹膜后脓肿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 手术治疗:
- 脓肿切开引流是首选,常通过经腹部或后腰部途径进行,有时需结合肾切除、肠切除等附加手术。
- 在影像学引导下,还可采用穿刺置管引流术。
- 药物治疗:
-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 支持治疗:
- 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感染控制和组织修复。
总结
腹膜后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继发于腹腔或腹膜后器官的感染、穿孔等。其症状包括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疼痛,诊断依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手术引流为主,辅以抗生素和支持治疗。若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