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心肌病、骨骼畸形以及声音和言语障碍等。以下是关于该病症的详细解析:
一、疾病概述
-
疾病定义: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童期发病,进行性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言语缓慢。
-
发病年龄与性别:通常在4~15岁发病,偶见婴儿和50岁以后起病,男女均可以受累。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
基因突变:绝大多数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是由于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FRDA基因内含子区内三核苷酸(GAA)序列扩增突变所致。这种突变形成异常螺旋结构抑制基因的转录,导致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和功能丧失,进而引发脊髓、小脑、心脏等部位的细胞分化、代谢障碍。
-
病理变化:肉眼可见脊髓比正常细,小脑轻度萎缩。组织学上,脊髓后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小脑束退行变,伴有广泛胶质增生。小脑和脑干多正常,但脑桥和髓质可有皱缩。
三、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症状通常是双下肢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蹒跚、左右摇晃、易于跌倒。随着病情进展,躯干和上肢也会出现共济失调,如字迹潦草、无法书写等。还可能出现肢体和头部震颤、构音障碍、深感觉障碍等。
-
心血管系统症状: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心肌病,表现为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检查可见T波倒置、ST段下降、QRS波幅低或心律紊乱。
-
骨骼系统症状:75%的患者有脊柱畸形,表现为脊柱的后侧凸畸形。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弓形足或马蹄内翻足等足部畸形。
四、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走路的姿势、视力、听力、生理反射、脊柱等是否有异常。
-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脊髓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脏和脊髓情况。
-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相关基因是否发生异常。
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是一种复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虽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