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度中毒:若及时发现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清除毒物,再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特效解毒剂治疗,多数可完全恢复。例如,通过洗胃和氢氧化铁解毒剂结合使用,能有效减少砷吸收。
-
重度中毒: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肝损伤、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即使通过血液净化、激素治疗等积极干预,仍可能遗留不可逆器官损害。
-
关键因素:
- 治疗时机:早期识别中毒症状(如腹痛、呕吐、抽搐)并立即就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解毒措施:二巯基类解毒剂可有效结合砷离子排出体外,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 长期影响:慢性砷中毒可能导致皮肤病变、神经系统损伤等后遗症,需长期监测。
建议:家长应避免儿童接触含砷物品(如农药、污染水源),一旦疑似中毒需立即送医,切勿自行用药。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