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囊虫病的病因主要是肺孢子菌感染,以下是具体介绍:
- 病原体:卡氏肺囊虫病的病原体曾被认为是原虫,现经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为一种不典型真菌,称为肺孢子菌,常见的有卡氏肺孢菌和耶氏肺孢菌。其中,能感染人类的是耶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主要感染啮齿类动物,但部分研究认为卡氏肺孢菌也可感染人类引发肺孢子菌肺炎。
- 感染途径:肺孢子菌可通过空气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含有肺孢子菌的空气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不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通常不发病,呈亚临床感染状态,成为病原体携带者。
- 发病机制: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时,如艾滋病、淋巴瘤、白血病患者,以及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体内潜伏的肺孢子菌会大量繁殖,黏附聚居于肺泡上皮,从而引发卡氏肺囊虫病,导致肺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出现弥漫性肺间质性和肺泡性水肿。
环境因素如天气、土壤水分、气候等,可能影响肺孢子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饮食因素如食用未经充分处理的生食蔬菜、水果、肉类和水等,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从事农业、畜牧业、动物解剖、农产品加工和垃圾处理等职业的人群,因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多,感染该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