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绞痛,属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引起。以下是具体介绍:
- 症状特点:胸痛是主要症状,通常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肩部、背部、颈部或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程度一般较为剧烈。与一般心绞痛不同,它常发生在休息时,尤其在凌晨或午夜等时段,与活动或劳累无关,持续时间一般为 5-20 分钟,很少超过 30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发作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
- 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心肌供血急剧减少。多种因素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如神经因素(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到刺激)、体液因素(氢离子、钙离子浓度改变)等。老年人常患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增加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风险,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 检查方法:包括血脂检测、血糖检测、凝血功能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血液检查,以及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监测、201TI 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发作时心电图呈 ST 段暂时性提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压低,发作缓解后迅速恢复正常,这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
- 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等不良后果。长期或反复发作还可能使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心源性休克。
- 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症状,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复发,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存在严重固定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考虑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预后情况:变异型心绞痛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5 年生存率可高达 89%-97%,但多支血管或左主干痉挛病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