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肺炎是由于肠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肺部炎症。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病因:肠杆菌属细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等,或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时,原本寄殖于胃肠道和呼吸道的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就可能侵入和繁殖,从而引发肺炎。呼吸器械污染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雾化器、氧气湿化瓶等若被肠杆菌污染,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导致感染。
- 症状:患者大多起病急骤,突起畏寒、发热,体温常在 37.7℃~38.8℃之间。咳嗽明显,咳痰量较多,呈黏液脓性,一般少见咯血或血性痰。如病变广泛,可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体格检查可有气急、发绀,常于两肺闻及湿性啰音,肺部实变体征少见。血源性感染者肺部体征有时缺如,但常有尿路和消化道等肺外感染的表现。
- 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加,贫血较常见。痰液细菌培养是确诊肠杆菌肺炎的唯一手段,为避免口咽部细菌污染,可采用经环甲膜穿刺、经皮肺穿刺和经纤支镜获得痰液标本。尿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查对于肠杆菌败血症合并肺炎者可能有异常。X 线胸片常显示双下肺支气管肺炎,少数仅见肺纹理增多,吸入感染患者右肺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可见较大范围实变影及空洞,血源感染病例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密度增高影遍布全肺。
-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等,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发脓胸时应及时穿刺或引流,若影响到其他脏器功能,应作相应处理。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 预后:经过早期、正规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良好。但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
- 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护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要做好呼吸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